2022-08-20 16:47:01
出人意料,直截了当,他们既不含蓄也不隐晦|变态者的谈判优势第四篇
这是桔梗在“谈判思维”的第636篇推文。
全文共2574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。
1引言
2007年的七月,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发生了一件大事。
这一天,警方收到居民的报警,说听到邻居有打斗的声音;
当警方赶到现场,所有人都震惊得无以复加。
即使是经历过各种案件的老警察,也被眼前的惨状,吓得不知所措。
屋子里,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和她的两个孩子,十八岁的女儿,十三岁的儿子,三个人都躺在血泊中;
他们都是被钝器反复击打头部致死,红白相间的血和脑浆,弄得满屋子都是。
行凶者,显然是一个“精神变态”。
当天晚上,曼彻斯特的所有报纸头条上,都是这个凶杀案的消息。
曼彻斯特警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他们迅速锁定了一个嫌疑人;
按照惯例,嫌疑人的信息是应该向媒体保密的;
而且,一般来说,在搜捕凶手之前,警方一般不会透露凶手的名字;
但是,考虑到这次案件的恶劣性质,警方十分担心还会有民众受到伤害,他们打算破例警示公众;
曼彻斯特警署的高级探长,保罗-萨维尔,出现在当晚的电视采访中,对民众们说,
根据目前掌握的线索,我们怀疑凶手是一名叫皮埃尔-威廉姆斯的中年男性,他很可能持有武器且十分危险,请时刻警惕自己的身边是否有嫌疑人出没,一经发现,千万不要接近他,请第一时间通知警方!
随后,萨维尔探长便赶忙安排警力,打算连夜进行全城搜捕;
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几个小时后,警方收到一个电话,
警察局吗?我是皮埃尔-威廉姆斯,我看到电视上说,你们正在通缉我?不用找了,我现在自己过来。
萨维尔探长觉得自己产生了幻觉,这是谁在和警方开玩笑吗?
这可一点都不好笑!
但随后发生的事,证明这不是一个玩笑;
皮埃尔,自己来到了警署。
萨维尔探长和整个警署的警察,都呆住了!
这!?
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......
2奇,出人意料
我们依然在“变态者的谈判优势”这个系列推文中,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。
这个系列的焦点,是“精神变态”。
为什么“谈判秒杀力”的最后篇幅,要关注这样的人群?
因为“瞬间说服”的秘密,简、利、奇、信、情,都集中体现在这一类人群的特征中。
前两篇的讨论中,我们发现了“精神变态”的其中一个秘密是,
他们不受情绪的影响。
这让他们和普通人相比,变得很简单;
这符合“秒杀力五字真言”的第一个字,
简,大道至简。
而且,他们对损害没有感知,对利益特别关注;
这符合“秒杀力五字真言”的第二个字,
利,利益感知。
再来看第三个字,
奇,出人意料。
普通人都不太愿意做出任何“出人意料”的事情;
而这样的特性,恰恰阻碍了普通人发挥最大的说服力。
出人意料,会显得唐突,会被人指责,会违反规矩。
可“不受情绪影响”的“变态”们,完全不在乎这些;
他们的思维方式,总是能显得“奇”而“出人意料”。
让我们先把文首的故事讲完。
当萨维尔探长把自己送上门来的皮埃尔,关进了审讯室,他反而抓狂了。
一个自己正愁搜捕不到的人,现在已经落在了自己手上,就坐在审讯室里,照道理应该高兴啊?
可萨维尔探长一点都高兴不起来,因为他现在反而被对方的“奇招”,弄得非常被动。
因为萨维尔知道,对方既然敢来,说明他准备好了一切;
更糟糕的是,萨维尔只有最多96个小时关押皮埃尔;
他必须在这个时限之前,拿到确凿的证据正式起诉皮埃尔;
如果做不到,他必须放了对方,而且再次申请羁押的难度就会非常大。
萨维尔探长本以为自己还有时间来面对眼前的一切,没想到对方居然反其道行之,直接将了自己一军!
果不其然,随着更多的消息传来,萨维尔探长了解到,这个皮埃尔是本地黑帮有名的“清道夫”,擅长毁灭证据;
现场找不到任何肉眼可见的指纹;
皮埃尔如同一杯清水那样,平静地坐在审讯室里,不发一言;
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只要熬到96个小时,他就胜利了。
萨维尔探长,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看着眼前的“嫌犯”,一筹莫展。
这可能是曼彻斯特警署历史上,最为被动的一次,整个警署在这96小时之内,乱成了一锅粥。
好在老天有眼,就在最后的几个小时,现场的警员终于发现了一个肉眼几乎不可见的脚印,和皮埃尔远在100公里外家里的一个脚印匹配!
凭着这一个细节,萨维尔探长成功完成了起诉。
最终,皮埃尔被判终身监禁。
好险。
3含蓄的言外之意
“变态者”的精神特质,总让人感觉有些不同。
尤其在沟通上,他们会让人感觉到,总是“不按常理出牌”。
为什么“不按常理出牌”的人,总显得更有说服力?
因为我们的生活中,充满了“符合常理”的言外之意。
举个例子,
不好意思,您看到餐巾纸盒了吗?
或者,
不好意思,您方便把餐巾纸盒递给我吗?
这些都是非常标准的礼貌用语,而这些所谓的“礼貌用语”,都充满了“言外之意”。
其实,你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是,
把你手边的那个餐巾纸盒递给我!
甚至于,其实你更希望表达的是,
TMD快把那个纸盒给我!
但你不会这么说,没人会这么说,几乎所有的人,都会在这真实含义之外,包裹上“外衣”,让对方去体会“言外之意”。
你的目的是,含蓄。
你甚至担心,即使你含蓄了,可能依然会冒犯到对方,所以,你还特意加了一句道歉的前缀,“不好意思......”
费劲吗?
如果你仔细观察,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充满了这样费劲的含蓄表达。
嗯,如果允许的话,这次会议,我们想就明年的费用问题做一些探讨...(实际上你想说的是,“预算太低了,你TMD得加钱!”)
在这样的沟通习惯下,对方也猜得到,你隐晦的言外之意,并不意外;
啊,我们明白,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,想要打造一个好产品确实不太容易...(实际上你想说的是,“就这点钱,你爱做不做!”)
说的人费劲,听的人厌烦;
说服力?
然而,这些已经成为了“习惯”的含蓄,却给“秒杀力”的“奇”,留出了美妙的发挥空间。
还记得上一篇我们提及的例子,凯文教授的父亲,是一个拥有“精神变态”特质的人;
他拥有过人的销售说服力。
当他拿到一车破损的台历(一月份缺失,只有十一个月),他的销售方式,非常的“不按常理”;
常理上,我们会尽量去掩盖“缺失”的弊端,“虽然少了一个月,至少还能用”;
当客户看到这样的台历,他们也会猜到你的隐晦,这并不意外,但毫不动心。
凯文父亲却出人意料地把“缺失”,当做了卖点,“千载难逢的机会,让你不用再担心讨厌的‘一月’”。
所有人,都惊奇于这个卖点,如此的直接,既不含蓄,也不隐晦;
省了那个月的生日礼物,不划算吗?
这就像是文首故事中的皮埃尔,
你要抓我?我来了。
变态者的思维模式,在“谈判秒杀力”上,充满了优势。
4小结
为什么“精神变态”的特质,同时具有“谈判秒杀力”的优势?
简、利、奇、信、情,“变态者”天生就拥有吗?
下一篇,我们继续聊。
这里是“谈判思维”!
“变态者的谈判优势第四篇”待续
---桔梗(839239@qq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