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3-28 18:43:22
在古代的书法家群体当中,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士大夫阶层的高级知识分子,清代以前几乎没有平民书法家,因为只有这些士大夫阶层的高级知识分子才能够获得“笔法”的真传。
他们也往往有财力和实力获得普通人难以获得的古代经典法帖,并且这些经典法帖往往秘藏于一些名家之手,甚至于不见于书论之记载,这一类作品所在多有。
在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当中,就有一件极为罕见的草书孤本《兰亭序》,这件《兰亭序》也从未在书法界出现过,多年以来,深藏于北京故宫当中。
关于这件“草书版”《兰亭序》,在书法界有着这样的猜想:
在东晋时期的永和九年,王羲之与一众好友在会稽山阴之兰亭,“修禊事也”,无论是饮酒作乐也好,还是军事密谋也罢,终归是写下了一卷《兰亭序》,而书写这件《兰亭序》的时候,王羲之饮酒正酣,趁着酒意,一挥而就。
这样的一件即兴之作,在王羲之清醒的状态之后,也难以复原,所以此作因为书写高妙,王羲之自己也无法超越,所以被后世誉为了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
而此作在书法史上的传承可以说是扑朔迷离,此作一直在王羲之后人手中流传,直到传到了智永这里,智永禅师是王羲之的七世孙,曾经20年在云门寺不下楼研习书法,据说就是为了保护此作,而此作最终在他的弟子辩才手中,被萧翼骗走。
其中有两个疑点,第一智永手中的《兰亭序》是否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,还是智永临摹之作,因为此作在用笔上与智永有着极大的相似性,而与王羲之的一些信札尺牍,则有较大的不同。
另一个疑点就是“萧翼赚兰亭”的经过颇有戏剧化,可信度毕竟不高。加之唐代临本的风格面目皆不相同,更增加了此帖的扑朔迷离之感。
而藏于北京故宫的这件草书孤本《兰亭序》,全卷则是以楷书写就,我们不以文物考证和历史的眼光来看书法,而是单纯以气息、用笔和线质来看的话,这卷“草书版”极为贴合王羲之的书法气质,尤其是其中每一个字都与《十七帖》的醇厚平和有着极大的相似度,无论这件作品是否是王羲之所写,都不妨碍其成为一件草书学习的经典法帖。
对于学习草书的朋友而言,最难得的乃是过“草法”关,“草法”不过关,则草书就无法入门,对于《兰亭序》而言,是大家熟读成诵的文章,并且此卷“草书版”《兰亭序》每一个字都是极为标准的“草法”,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学习“草法”的教科书。